您的位置:《村委主任》网  >  民俗非遗  >  列表

迁徙的记忆,研磨的美味

菜茶 “八月十五呀嬲月华,阿哥买饼就妹煮茶,食哥月饼甜到肚哦,食妹细茶开心花咯。”小时候跟在奶奶身后,她常常哼着这首山歌,而歌中提到的“细茶”不是茶水,而是汕尾陆河地区常见的擂茶。中国是茶的故乡,亦是茶的原产地,中国人与茶的相遇,始于神农时期,经朝代更迭,小小的茶叶日渐普及到寻常...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4年1月30日

红薯香甜回忆长

红薯香甜回忆长
童年时,快乐藏在红薯里。每当红薯丰收,就意味着秋天已至,冬天也不远了,这时,咬一口爷爷为我烤的红薯,就尝到了秋冬季节里最美的味道。 我的故乡在北方农村。每到“晴空一鹤排云上”的秋高气爽时节,我们全家就会一起出动去田里收红薯。爷爷的䦆头一下下砸向地面,大大小小的红薯就像调皮的小地鼠一样,争相...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26日

中国人的吉祥文化

中国人的吉祥文化
人们常以舞龙舞狮的方式祈求平安和丰收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先民们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文字等元素,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来传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个个纹饰、图案、符号,都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源远流长,博大精...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社   |   时间:2023年10月24日

中国人的瓷雕文化

中国人的瓷雕文化
 展馆中陈列着众多形象逼真的瓷雕作品众所周知,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也有瓷器之意。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也是人类“瓷”文化的发源地,在世界素有“瓷国”之誉。因此,瓷既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瑰宝。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勤劳智慧的中国先民抟土成器,以中华民族...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社   |   时间:2023年10月24日

上党民间社火 最狂欢的民俗盛宴

社火,是中国汉族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是西北地区一些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文艺活动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的差异。庙会社火则是上党地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项产生于远古,传承于民间的娱神,娱人的民俗文化。社火中,狂欢的上党花车...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古城元宵

民俗巡游队员穿街而过正月十五闹元宵,这是流传千年的传统习俗,也表达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每逢元宵佳节,处处张灯结彩,常常还有庆典巡游,布马舞、大锣鼓、舞狮等表演队伍浩浩荡荡,穿街而过,当真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潮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当古老的城墙与绚烂的光影邂...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繁华锦绣绘乾坤

  潮绣作品《国色天香》 初见潮绣时,还是孩子的我,被眼前一幅幅装裱精美,或金碧辉煌,或五颜六色的织品迷住了眼睛。那些颜色鲜艳、构图饱满、独具立体感的丝织品,在满屋灯光的照射下泛着特有的光芒,虽隔着玻璃,但无疑击中了每位观赏者的心。那时的我还不知道潮绣是什么,却已然被那生动的花鸟鱼虫、娇艳...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阖家团圆 喜迎中秋

八月十五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平鲁区下面高乡人特别重视,不论天南海北,凡有条件,村里面的人都会跨越千山万水,不辞辛苦回到自己家乡,与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儿女、周边的亲人相聚家中,一起吃团圆晚饭,共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传统美好时光。晚饭过后,幽静的小院里,皓月当空,清辉皑皑,微风徐来,虫鸣...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下面高踢鼓秧歌名扬千里

踢鼓秧歌是北方群众喜爱的民间活动,在山西朔州城区、平鲁、山阴、应县、怀仁、神池,内蒙古的丰镇、集宁等县的乡镇最为盛行。下面高村踢鼓秧歌历史非常悠久,踢鼓秧歌最早起源于土著居民祭祀田祖以祈丰年的活动。随着历史的发展,到汉唐时期已逐渐发展成为以广场、街头小型表演为主的娱乐活动。据清末老艺人薛宏、...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针绣

针绣,又名“刺绣”,俗称“绣花”。以绣针引彩线(丝、绒、线),按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丝绸、布帛)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古代称“带”“针凿”。后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下面高乡刺绣,...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面塑

面塑——民间俗称“面人”“面羊”“花馍”等。各地叫法不一,形态各有特点。它们大都出自山西农村乡镇家庭妇女之手,以面粉为原料,经过揉面、造型、笼蒸、点色而成,面塑造型夸张、简练、质朴、民间和地方特色鲜明,而后延续到城市,发展到通过非食用的,防腐、防干裂、易存放的配比特点,用艺人灵巧的双手,捏制...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下面高村庙会

庙会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就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这时的庙会又得名为“庙市”,成为当地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娱乐性活动。于是,过年逛庙会,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内容。各地区庙会的具体内容稍有不同,各具特色。朔州...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炕围画

山西平鲁下面高乡属高寒地带,农村家家户户都用火炕取暖御寒。炕上的墙面极易脱落起皮,经常蹭脏衣物被褥。于是人们先以刷墙所用的白土调以胶水,在环坑的墙上涂一高约二尺的“围子”,这样既保护了墙面,又使人们免遭了脏衣污物之累。实用性有了,但无美感。于是人们又以墨线绘以简单的线条边饰,中间再画几枝兰叶...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金色香甜的窝窝头

“窝窝头”源于明代,是由“艾窝窝”演变而来的。据李光庭著《乡言解颐》卷五(物部下)载:“窝窝以精米粉为之,状如元宵粉荔,中有糖馅,蒸熟,外糁薄粉,上作一凹,故名窝窝。茶馆兼卖点心者。田间所食,则用杂粮面为之,大或至斤许,其下一窝如旧,而覆之。茶馆所制甚小,曰‘艾窝窝’相传明时宫中有嗜之者,因名“...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抄手如抱

在我的涪陵老家,有一种状似馄饨、云吞,但比馄饨更有料,比云吞更有棱角的小吃,唤作抄手。抄手二字相传已久,但名字出处一直不得其解。野闻中有两个说法勉强可靠:一是指其皮薄易熟,随意抄着手闲坐片刻,便已熟然上桌;二是它的形状酷似一个人抄起两只手作环抱之状,好比人在冬季避寒时两手抱胸之状。无论如何,...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闪塌嘴”的饼食——怀仁糖干炉

怀仁是山西雁门关外的一个县级市,有一种美食的形状和内容都非常特别,被叫做糖干炉,在舌尖上的中国独具风味。在我国各地,饼食是常见的食品,形状大小、薄厚不同,材料也各有不同,在不同的地方,出自不同师傅手里的饼子种类、味道繁多,各有千秋。形状特别,是怀仁糖干炉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饼子直径约十多公分...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杨海生肚肺汤:熬煮出来的好滋味

  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东街甜水巷,有一个“上党老字号”的美食馆,叫杨海生肚肺汤馆,这里有两样极品美食,一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杨海生肚肺汤”,先后荣获“山西名吃”“上党美食”等殊荣,并成为长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是白猪头肉,脍炙人口、回味无穷,成为誉满上党...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舌尖上的太谷——卷卷

现如今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日常饮食也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我们中国有一些传统民间美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还有一些仍在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接下来,与大家共同分享从古流传至今的民间美食——卷卷。它不仅口味独特,命名也是趣味横生,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吃一口更是满口余香,回味悠长。很多人都不知...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黄豆蜕变豆皮鲜

豆腐皮,一种豆制食品。纵可追溯到公元前164年的淮南王刘安,横可遍布全球,几乎是世界餐桌上的美食。豆腐皮源于豆腐,豆腐因地域不同而略有差异,南豆腐用石膏点制,北豆腐多用卤水或酸浆点制。豆制品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味美而养生。一般意义上的豆腐多用黄豆、黑豆、大豆和花生豆等含蛋白质较高的豆类制作。其富含...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唇齿留香,忆花丫丫烧麦

若要问我最想吃什么?我想说,我最喜欢咬一口记忆中的烧麦。那正是记忆里的味蕾,吃上一口,使我的舌尖就好似经历了一场美丽的邂逅。那是我专属的记忆里的鲜美之味。有时候就是那么奇妙,心心念念地想吃到。在吃了一口之后的那种满足感,油然而生。花丫丫烧麦和面说烧麦那就得先说说饺子,饺子谁也吃过,不需细说。...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11/22 云南曲靖:农文旅融合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云南曲靖:农文旅融合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历史悠久,曾是明清南铜北运的首... [详细]
11/21 “最佳旅游乡村”入选总数达世界第一 中国乡村“圈粉”世界
近日,在哥伦比亚举办的联合国旅游组织执行委员会第122次会议上... [详细]
11/21 山东莱阳市秋月梨一年卖出逾3亿元
一个秋月梨,到底有多好吃?刚刚过去的“双11”,来自... [详细]
11/19 百里杜鹃:“四好农村路”开启乡村振兴希望之门
百里杜鹃:“四好农村路”开启乡村振兴希望之门
在百里杜鹃管理区,有这样一条从彝山花谷延伸至杜鹃湖的“... [详细]
11/15 科研人员为培育宜机收玉米品种找到新“钥匙”
我国宜机收玉米品种培育有望进一步“提速”。《细胞》... [详细]
11/15 我国新增7个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北京时间11月15日,在哥伦比亚卡塔赫纳举行的联合国旅游组织执行... [详细]
11/14 飘向乡村的“蒲公英”:一所农民工子弟中学19年的教育梦
飘向乡村的“蒲公英”:一所农民工子弟中学19年的教育梦
  蒲公英中学是一所非常特别的学校。它是北京第一所,也是... [详细]
11/14 重庆石柱:“冷莼菜”成“热产业”
“莼菜的特点就是有一层晶莹剔透的果胶包裹,果胶越好,价... [详细]
11/12 亭林: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特色文化名片
亭林: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特色文化名片
串点成片 强化“组团式”乡村振兴 亭林后岗老街里,... [详细]
11/12 小蒲苇 大作为!织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小蒲苇 大作为!织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一根小小的蒲苇,何以成为打开村民致富门路的“金钥匙&rdqu...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