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数据网络的使用愈加频繁,群体间在数字条件和能力上的差距被觉察和放大,农村留守老人的数字贫困问题凸显。社会工作一直以来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科学方法助人自助,专注于提供资源与服务,在农村留守老人数字贫困问题的解决上存在独特优势。文章调研了菏泽市两个村落的农村留守老人数字贫困情况,从家庭、社区和政府等方面解读,并以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加以分析,探索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老人数字贫困问题的路径。
研究背景
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280人,占总人数比重13.50%;乡村的居住人口约为50979万人,占总人口的36.11%。随着我国数字化、工业化的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的推行,许多青壮年离开农村,农村人口老龄化严峻。近年来数字网络的使用骤增,给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数字贫困问题主要聚焦于老年人群体,其中农村留守老人的数字贫困问题尤为突出。
国内外针对数字贫困的研究主要采取“三沟”的分类方法,即接入沟、使用沟以及知识沟。现有对于数字鸿沟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从老年人角度出发探讨老年人对数字化的态度与行为。对于农村留守老人数字贫困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相较于普通老人该人群在数字贫困方面的问题愈加突出。同时,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影响因素是多维度的,主要包括个人因素、生理因素等。其中,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受教育水平等。对此,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特性,提供细致的服务十分重要。
因而文章希望在整合各学者对数字贫困问题研究基础之上,聚焦于农村留守老人这一群体,从社会工作专业视角分析数字化背景下农村留守老人的数字贫困问题,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进行干预,增强服务对象的权能,倡导社会关注该群体,促使农村留守老人融入数字化社会。
菏泽市农村留守老人数字贫困问题现状
为深入了解农村留守老人数字贫困问题现状,本研究主要以参与2023年“中国老年人数字生活综合调查”课题调研为契机,聚焦农村留守老人,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首先通过调查问卷了解老年人基本情况、家庭情况、数字生活情况,共发放并回收问卷50份。在此基础上,选取部分研究对象开展深度访谈。本研究资料收集时间为2023年7月至9月,抽样地点为山东省菏泽市黎桥村和朱湾村,选取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背景的老年人及其家属作为访谈对象,访谈主要围绕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数字贫困问题展开,内容涵盖了数字设备使用、数字技能掌握、数字内容获取、对待数字技术态度、面临问题以及数字贫困对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被访谈留守老人中,男性5人,女性5人。男性年龄为60岁至78岁,女性年龄为60岁至75岁。文化程度方面,小学以下4人,小学2人,初中2人,高中1人,中专1人。被访谈家庭成员中,女性3人,男性2人;女性年龄为15岁至46岁,男性年龄为24岁至34岁;文化程度,小学1人,初中1人,高中1人,硕士2人。
在对菏泽市农村留守老人的深度访谈与调研中,我们发现他们面临着显著的数字贫困问题。由于经济问题和获取信息的途径有限,他们难以接触到现代化的通信工具,缺少必要的数字技能培训使他们在信息化大潮中面临巨大挑战。大多数农村留守老人通过传统媒体获取信息,对于互联网提供的众多资源和服务了解得很少。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生活的便捷性,还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他们的孤独感。农村留守老人因数字贫困而遭受到冲击。他们在数字化进程中未能体验到在线买东西、在线支付等便捷服务,导致他们的生活模式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数字贫困使得他们与社会的互动更为受限,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孤单情感以及与社会的隔阂。这种孤立状态不但降低了他们的生活品质,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稳定,让他们更容易陷入焦虑与无援之中。从对Z村和L村进行的研究调查中,我们发现数字贫困不仅仅是数字技能的缺陷,更加重要的是它导致了社会地位的下降和个人生活的封闭。此种发展趋势不但妨碍了人们的积极参与,同时也可能放大城乡数字鸿沟,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即数字贫困的“马太效应”。
菏泽市农村留守老人数字贫困问题分析
在对菏泽市农村留守老人数字贫困问题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和社会建构理论对农村留守老人数字贫困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发现不仅涉及农村留守老人的身体状况、认知能力、经济状况和家庭代际联系,还关系着社区、基层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支持力量等多方面的问题,主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家庭支持能力薄弱
菏泽市农村留守老人相较于其他老人不仅在经济上能力有限,代际间联系也相对薄弱,家庭支持相对较少。一般其子女看望次数有限,集中在春节等大型节假日,相处时间非常有限,很难帮助他们进行持续性的智能手机操作学习,而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需要重复性操作。以黎桥村为例,村中常住人口仅占户籍人口数的四分之一,城镇企业不足且工资水平低,因此青壮劳动力多常年外出打工,村中以老人和孩子为主。另外,老年人大多自尊心较强,不愿在子女面前示弱和麻烦子女,不愿暴露自己在此方面的问题,从而逐渐放弃智能手机的学习。
接触晚学习相对困难
老年人接触和学习智能产品较晚,学习能力、操作灵活程度都有所下降,学习相对困难。同时,该群体存在面对新事物的心理障碍和数字化素养偏低问题。老年群体的健康和精神状态都相对较弱。在菏泽市留守老人群体中,“看着你们年轻人划拉得挺快,到我们手里摁不出”“我们老了学东西不行了”等想法较为普遍。另外,老年群体习惯原有传播媒介,对新事物有排斥心理,这些都是老年群体数字贫困治理中难以快速解决的问题。受访者之一是一名在校研究生,非常支持家里老人使用智能产品,但是对于是否对家里老人提供智能产品教学这一情况则表示“在家时间短,每次教了没多久又忘了,就放弃了”。
基础网络设施不完善
数字社会中,拥有通信设施是数字化的前提,菏泽市留守老人大多仍使用诺基亚之类的按键机,没有微信等社交软件,系统也相对老旧,基础网络接入较少,不具备数字生活的基础网络设施。基础网络接入较少原因,一方面由于在菏泽市农村铺设宽带时,由于线路分散和规范性不够,受天气和车辆挂断等影响宽带网络损坏问题多发,让本就“怕麻烦”的老人望而却步。另外,在费用层面,运营商大多为手机号绑定宽带,这要求用户支付手机高月租,对于“只出不进”的老人来说是一笔“浪费”的钱。因此,菏泽市老年人网络接入率低,阻碍了其融入进程。
互联网信息辨别困难
互联网信息鱼龙混杂,手机上经常会出现各种信息和弹窗广告等,老年人在面对这些信息时往往会不知所措,无法识别信息真伪,误点进入跳转页面等遭遇诈骗的案件也多有发生,带来网络安全隐患。因此,许多老年人心理上害怕手机操作不当带来损失。在访谈过程中发现,老人们在谈及为什么未使用设备时,常常会出现“不会”“不敢”这些词。一位受访者谈到自己为什么不用智能设备时说:“都是你们年轻人玩的,我们在这上边搞不懂,听说好多人在上面钱都骗没了,我就不敢玩了。”
社会工作介入菏泽市农村留守老人数字贫困问题途径探索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出政府部门需要对数字化弱势群体问题加以解决,切实保障社会全员能够共享发展成果。对于当前菏泽市农村留守老人遇到的难以适应数字化社会而出现的数字贫困问题,社会工作者有责任用自身专业知识帮助其解决问题,共享网络社会的便利,提高生活质量。
微观层面
1.发挥社会工作者资源链接作用
发挥社会工作者优势,通过精准捕捉群体需求,了解其问题背后症结所在,进而形成具体的需求。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联动多元主体,整合数字贫困治理力量,既可以寻求当地社区、政府帮助,也可引入慈善机构、基金会、志愿者等的参与,充分发挥五社联动的作用,引导更多力量参与解决数字贫困问题,构建长效帮扶机制,确保数字化支持行动持续深入解决菏泽市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数字贫困问题。
2.协调家庭关系,强化家庭支持网络
对于崇尚“家”文化的中国人来说,家庭具有重要作用。从萨提亚的家庭结构模式上看,家庭对人的影响是重大的,拥有完整家庭结构和良好权力结构,对于家庭每个成员都意义重大。因此在解决农村留守老人数字贫困问题上,要注重发挥家庭作用。依托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地发展菏泽市特色乡村产业,提升当地的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解决在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的问题,吸引更多菏泽市农村青壮年回流。让更多人扎根农村,发挥社工的引导作用,促进子女和老人之间沟通,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完成数字素养的代际传递,提升老年人的数字化能力。
中观层面
1.小组工作助推数字化素养提升
转变农村留守老人对互联网的认识,当地社工可以通过建立农村留守老人数字化小组,通过小组工作的方式,以社工等专家帮助、小组成员互助的形式提升其适应数字化的能力。对于老年人出现的恐惧、抵触数字化的现象,可以应用理性情绪疗法,建立对互联网、数字化的正确认知,继而积极融入数字化的行动。社工可以接洽各方资源,邀请专业人士帮助老人警惕网络诈骗,引导其消除对数字化的恐惧感,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激发老年人对数字化产品的兴趣,使其能够敢于尝试、乐于尝试,帮助其真正融入数字化生活。
2.发挥社区教育作用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菏泽市农村留守老人数字贫困问题治理需要发挥好社区的作用,在社区层面做好社会工作介入。随着乡村社工站的逐渐普及和完善,可以组建专业的社区服务团队,推动社区、社工、社会组织、慈善组织和志愿者的五社联动,定期开展数字化教学小组活动,为老年人讲解网络知识、操作步骤。根据老年人文化教育水平的不同,提供个别化的帮助,让更多老人融入数字社会。一方面,可以指导老人熟悉智能设备操作提高老年人数字技能;另一方面,加强老人与社区的联系,增强其参与社区活动积极性,促进解决农村留守老人数字贫困问题,激发农村社区活力双重目标的实现。
宏观层面上
1.推进社会帮扶机制建设
根据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大,其抵抗风险和压力的能力越强。对菏泽市农村留守老人的数字贫困问题,社工需要整合资源、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推动老年数字教育项目开发,推动社会帮扶机制的形成,帮助农村留守老人逐步熟悉并掌握智能手机操作。第一,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要主动关切该群体需求,简化服务过程,兼顾线上线下开展。第二,当地社工要重点搭建家庭成员层面的单向支持、朋辈群体的双向鼓励、依托五社联动的帮扶模式,消除农村留守老人数字生活融入的阻碍,扭转该群体对数字生活融入的消极观念,解决其在融入数字社会的心理困扰。
2.发挥政策影响作用,建立政策支持体系
社会工作者应承担起政策影响者的责任,积极推动政策体系的改造升级。第一,以政策支持助推农村留守老人数字化生活的无障碍参与,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数字化服务。第二,政府应积极引导数字产业标准的制定,共同制定老年人数字权益保护行业行动准则,坚持人人平等的原则,推动适老化改造,规范生产、经营和服务提供的各个环节,积极整改网络乱象,强化数字化时代的隐私权保护,做好相关产业的法律规范和行业规范支撑。完善网络保护的规范体系,编织起数字权利的保护网络。
通过对农村留守老人数字贫困相关文献的回顾,对山东省菏泽市的调研和总结,结合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更加明确数字贫困不仅是具象化层面上对于数字设备的使用问题,更深层的是社会对该群体的关爱欠缺,需要加强该群体与当前社会的联系,重新建构社会与老年人的关系。农村留守老人数字贫困问题的解决需要是不断地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帮助农村留守老人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社会,更好地发挥数字化发展对老龄化社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七号)[EB/OL].(2021-05-11)[2024-07-22].https://www.stats.gov.cn/sj/tjgb/rkpcgb/qgrkpcgb/202302/t20230206_1902007.html.
[2]杨峥威,曹书丽.媒介发展中的“数字遗民”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社会福利(理论版),2021(02):16-20.
[3]邱泽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如何跨越代际数字鸿沟[J].群言,2021(06):15-18.
[4]沈冠辰,姬银银.社会工作助力老年人融入互联网生活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5(01):80-83+103.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R/OL].(2020-11-24)[2024-07-22].https://www.gov.cn/xinwen/2020-11/24/content_5563861.htm.
[6]沈锦浩.数字社会工作助力弥合老年数字鸿沟[N].中国人口报,2021-03-08(004).
[7]靳永爱,胡文波,冯阳.数字时代的互联网使用与中老年人生活——中国老年群体数字鸿沟与数字融入调查主要数据结果分析[J].人口研究,2024,48(01):4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