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堆锦作品《金母元君朝元堆锦图》
长治堆锦研究所展览馆里,有一幅长4m,高2m的“画”,说是画,但当你定睛一看,会发现这幅“画”竟是由一片一片丝绸“堆”起来的,就好像是一幅以丝绸为原料的浮雕画,这幅作品的名称为《金母元君朝元堆锦图》。一眼望去,色彩艳丽、层次分明,立体感极强,作品中人物的表情各异、姿态不一,但都栩栩如生,是目前堆锦作品中工艺最复杂、技法应用最多、用时最长的精品佳作。
上党堆锦,俗称“长治堆花”,是山西省上党地区(今长治市)特有的一种传统手工艺,起源于唐代,时称“堆绢”,上党堆锦以丝绸织物为主要材料,草板纸、棉花为骨架,经剪裁、贴飞边、压纸捻、絮棉花、拨硬折、捏软褶、渲染描绘等十余道工序制成。堆花是中国最早的“立体国画”,工匠师傅们用独特的技艺将风景、人物等形象生动地呈现在画面上,使其栩栩如生、摇曳生姿,这一幅幅图,定格了生活的美好,展现了匠人们薪火相传的技艺。今天的上党堆锦之名,是20世纪60年代时专家所起的,在这之前,堆锦也称“堆花”,唐朝时叫“堆绢”。2008年,这门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上党堆锦作品《富贵吉祥》
相传,唐中宗神龙三年,时受封为临淄王的李隆基就任潞州(今长治市)别驾,将宫廷中以丝绸为材料的堆绢工艺带到了上党地区,并流传至今。这种堆绢工艺采用色彩斑斓的丝绸锦缎等布料,按精心设计的图案,堆制成具有软体浮雕效果的工艺品,流入民间后,这门独特的技艺便留在了上党地区。明清时,泽、潞商人的兴起为上党堆锦艺术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清末到民国年间,上党堆锦处于繁荣时期。李模、李楷兄弟及其子侄常年在太原、祁县、平遥、榆次等官宦、富豪、商贾云集之地制作上党堆锦工艺品,这些作品多以四季花卉为主,还有多子多福、富贵荣华、八仙等内容,有四条屏、六条屏和单幅画等形式。后来,受战乱影响,上党堆锦日渐没落。
1953年,李时忠、李时杰等李氏堆锦传承人,在长治市油漆裱糊生产合作社组成堆锦小组,开始制作以现实题材为主要内容的作品,上党堆锦艺术重整旗鼓。进入21世纪,上党堆锦频频在全国性工艺美术展上亮相、获奖,其题材方面也有了创新和拓展。纵观上党堆锦的发展史,从制作工艺到表现手法,从内容题材到艺术价值,都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上党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渊源。
上党堆锦见证了中国古代民间丝织工艺技术水平的发展历程,它把丝绸、锦缎与绘画结合起来,对传统绘画进行了重新诠释和艺术的再创造,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形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审美价值。上党堆锦制作的流程复杂,有时几个月才能够完成一幅精美的堆锦图。制作时,手工艺者要先将自己所表现的内容画出来,描在薄纸板上,然后按照描样将薄纸板剪裁成若干条块,在这些条块上进行“贴飞边”“絮棉花”“压纸捻”等工序,然后按图案要求蒙上不同颜色的丝绸锦缎,进行“拨硬折”或“捏软褶”,增加其立体感和层次感,接着将完成前两道工序的条块“堆粘”在一起,使它们形成相对完整的图案。另外,手工艺者还需用特殊的颜料或丝线来装饰细节,对人物形象的脸、眉须、手、脚等部位进行巧妙装饰,并在适当部位以金银彩线精心加工。最后,将所有的半成品拼贴在特制的场景底板上,镶入框内。这样,一幅堆锦作品就完成了。
手工艺人正在制作上党堆锦
上党堆锦的独特魅力有二,一在于堆,二在于锦。
堆,是堆锦的制作手法。堆是将蒙上丝绸的薄纸板粘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图案,手工艺者在放置之前就要想好应该怎么放、哪块在前哪块在后,最终才能呈现出正确的图案。堆锦作品始终都有一个立于空间上的构图方式,块与块之间堆叠形成了相互遮挡关系,因此堆锦的立体效果较为明显。堆锦中的遮挡关系与绘画中的遮挡关系不同,在观赏堆锦时观赏者往往换一个角度观察画面就会看到被遮挡的部分,如同现实中物与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充分展现了堆锦艺术具有强烈浮雕感的工艺特色。
锦,是堆锦的制作材料。一块锦,被剪刀修成了不同的形状,安置在不同的位置,可能是画中人的一只袖子,可能是一条龙的触须,也可能是一株牡丹的一片花瓣……堆锦艺术品所使用的丝绸本身具有质地细腻、柔顺爽滑的特殊质感美,在灯光的照射下,我们能清晰地看到绸面之柔、色泽之美,而丝绸这变幻莫测的纹理、优美而不失质朴的质感,也形成了堆锦作品独特的视觉效果。
上党堆锦作品《前程似锦》
提到上党堆锦,就不得不提到潞绸,上党堆锦因潞绸而生。潞绸是山西丝绸业鼎盛时期的代表,产于山西长治(长治古时也称潞州)而得名。潞绸精巧亮丽,手感厚实、结实耐用,做工极为精细、染色工艺相当精美,历史上曾与杭缎、蜀锦齐名,名列中国三大名绸之一,是极富地方特色的传统丝织品,也是明清两代的皇室贡品以及支撑晋商发展的主要商品。
上党堆锦制作工艺复杂,一幅较为优秀的堆锦作品要求手工艺者要有良好的美术基础、多年的堆制经验和制作工艺,这些都让堆锦制作的难度大大提高。因此,堆锦的传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闫向军是长治(上党)堆锦的代表性传承人,他出生于堆锦世家,父亲闫德明是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从事堆锦创作50多年。怎样让堆锦走出去?如何创新堆锦的形式,让它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如何解决传承与创新之间的矛盾?一系列问题常常让闫向军陷入沉思中。
为了让上党堆锦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风采,让更多人了解、喜爱上党堆锦技艺和作品,让上党堆锦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闫向军十分重视上党堆锦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推广。他一方面面向社会免费招收学徒,另一方面积极联系多所专业艺术院校,与多所院校合作开设实训、实习、体验等课程。“我们要设计一些体验包,一些文旅的产品,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上党堆锦,把上党堆锦和生活相结合,让上党堆锦不但要挂在墙上,更要穿在身上,还要作为一个装饰,背在肩上,让它跟大家的生活越来越紧密。”在谈及今后上党堆锦的发展时,闫向军信心百倍地说道。2019年,在长治市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首次将堆锦列为比赛项目,这让上党堆锦技艺得到了普及和推广。
“纸做底,棉为胎,绸缚面,施以色,堆成画”,一步一步,一幅精美的堆锦图便呈现眼前。上党堆锦的美,美在手工艺者的情感与温度,美在一代又一代手工艺者技艺的积淀,美在作品之中蕴含的文化与内涵,而这是机器喷绘、制作的作品难以带来的感受。所以,目前我们在提高制作技术的同时,应该思考如何保留传统工艺的精髓。
上党堆锦作品《四季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