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乡村要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乡村治理的关键也在于人才。结合江西省宜春市水江镇的实践,总结乡贤助力乡村治理的经验,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治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乡村治理的关键在于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因此,要发挥新乡贤在乡村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凝聚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江西省宜春市水江镇用好、用活、用强乡贤力量,正是激活乡村治理一江春水的良好案例。
有益探索:水江镇“乡贤+”治理焕新颜
水江镇是位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西北部的一个边陲小镇,距离中心城区70千米。截至2021年末,水江镇总人口26768人,下辖10个行政村。和部分乡镇一样,水江镇同样存在人才流失、村民自治意识薄弱、“空心化”等问题,乡村治理效能面临严峻考验。
面对种种困境,水江镇的治理成效却逐步提升。近年来,水江镇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重大交通安全事故,获评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全省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省五四奖章集体、市“五无”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边界无纠纷”。水江镇在几年时间内破解乡村治理困局,完成了巨大“蜕变”。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水江镇正是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高度重视乡贤这一群体,充分发挥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群贤毕至”的水江模式。
主要做法:“群贤毕至”的治理模式
何为乡贤?定标准,重规范
为了充分发挥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2022年,水江镇政府制定了《乡贤评选办法》,乡贤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一是扩大“乡”的范围。与传统乡贤定义范围不同,水江镇乡贤是指本镇籍或祖籍为本镇的“有德行、有才能、有成就、有声望”、深受本地民众尊重的贤人,不管是“在乡”还是“离乡”,只要是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发挥了教育、激励、鼓舞力量的贤能人士就都包括在内。
二是确定“贤”的标准。“有德行、有才能、有成就、有声望”是水江镇推选乡贤的标准。其一,“贤有德行”。贤人要以品德为先,注重挖掘身边好人好事、宣传孝善文化。其中,部分乡贤获评“袁州好人”“最美婆媳”等,形成向上向善向好的淳朴风尚。其二,“贤有才能”。水江镇把技术技能作为乡贤认定的重要标准,包括在外从政、求学或经商的专业人才。其三,“贤有成就”。水江镇注重把能为乡亲办好事、办实事,推动家乡发展的成功人士评选出来。其四,“贤有声望”。把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同志等威望高、奉献大的人吸引进来。当前,符合以上精准画像的水江镇乡贤数量已超过450人。
三是规范“选”的程序。为规范乡贤队伍,水江镇制定了严格的评选程序。首先,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由各村级乡贤评审委员推荐本村乡贤,汇总其主要事迹。其次,由镇乡贤评审委员会初步审查,筛选正式候选人,宣传公示其主要事迹,接受群众评议。最后,公示及党组织审查结束后,积极学习先进,形成“尚贤”的浓厚氛围,不断充实乡贤资源库。
如何聚贤?组织化、认同感
一是工作格局组织化。为推动乡村振兴,从2016年起,水江镇政府把乡贤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一任接着一任干,打造内外联动的“两张网”。一方面,组建乡贤参事会,构建内乡组织网。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了乡贤参事会,法人为党组织书记,成员由各村民小组择优推荐的144名乡贤组成,并以“聘书”形式亮出“乡贤”身份,增强其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同时,构建镇、村、组三级乡贤参事会工作室全覆盖,乡贤通过参事会为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提供决策咨询,化解矛盾纠纷、共谋乡村发展,激活了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另一方面,建立乡贤联系工作机制,组建外乡联系网。依托乡土之情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搭建“线上+线下”平台,主动出击,广泛联系乡贤,由各网格员、网格长每季度邀请在外乡贤回乡考察,通过召开“三请三回”座谈会、乡贤联谊会、建立微信群等方式,让各行各业的乡贤了解家乡现状,共话家乡未来发展。
二是增强家乡认同感。水江镇以乡情聚乡贤,用服务留乡贤。定期联系乡贤,及时宣传返乡优惠政策,为乡贤返乡投资畅通渠道,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例如,小洞村村民曾德富在受政府邀请后回到家乡创业发展,创办了水江镇第一家假发厂。创业之初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不少困难,如产品快递需到天台镇邮寄、工厂供电不足等问题。镇政府掌握到这一情况后,主动联络物流、供电公司,提供谈判协调,争取到物流一天两次专车上门派送、免费安装三相电等服务。在基础设施完善后,曾德富利用自己的英语专业优势,拓展了海外市场,假发厂年产量达30万顶,年产值达550万元。据水江镇产业办统计,2023年水江镇有假发厂92家,年产值已超过6亿元,每年带动当地近2000人就业,其中脱贫户就有200多人,实现群众增收1.5亿元以上,水江镇农民在宜春农商银行水江支行的存款总额高达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居全区前列。村民不用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三留守”群体带来的问题。目前,假发厂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政府将投资170万元成立假发产业园,连片带动周边村民致富。不仅如此,全镇居民通过严选乡贤,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化解了矛盾纠纷,享受了教育基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增强了家乡认同感,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文明风尚。
如何用贤?“乡贤+”激活力
1.“乡贤+”治理,有商有量有成效
乡贤参事会促融入、畅渠道。水江镇在“党建+网格”治理的基础上,融入“乡贤”队伍力量,通过构建三级乡贤参事会,形成了“党建+网格+乡贤”模式。在每个自然区域划分的网格中,乡贤都能通过参事会直接参与基层治理。如此一来,水江镇可以借助乡贤的亲缘、人缘、地缘等优势把准基层群众脉搏,畅通群众意见的表达通道,深化乡村自治实践,巧妙化解邻里纠纷,发挥法治宣传的教育作用。
乡贤调解室化纠纷、护安宁。水江镇着眼矛盾纠纷早化解,将矛盾纠纷调解端口前移,成立了一批乡贤调解室,让乡贤成为基层矛盾纠纷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例如,优秀乡贤黄育萍成立了水江红色“铁匠”调解室,仅一年就接受群众咨询300余人次,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52起,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00余件,有效防止了简单矛盾激化。目前,黄育萍调解室已初具品牌效应,黄育萍更是作为全市唯一乡镇代表,参加了2022年市信访局的“十年看变化”新闻发布会。
2.“乡贤+”产业,有滋有味有发展
培育支柱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水江镇充分发挥“归雁经济”资源优势,乡贤带项目、带技术、带人才回乡创办假发厂、弹簧钩厂等,抱团发展富民产业。同时,水江镇借助优秀乡贤、字节跳动联合创始人梁汝波的优势,实施“归巢计划”,利用抖音平台建立网上特产馆,创建赣西北网络人才培训基地,利用抖音平台销售本土产品,解决了本土产品的销售渠道问题,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动“村级产业”发展。水江镇早在2017年就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的方式在部分村试点养牛,历经数年发展,已打通前端到后端的全渠道,实现无中间商赚差价、利润升级的目标。2023年,已出栏牛数量突破500头,纯利润100余万元,下一步将继续投资扩建牛场。良好的产业发展,为水江镇乡村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凸显了乡贤的作用。
3.“乡贤+”公益,有形有效有作为
水江镇依托其人文底蕴,引导乡贤出资献智出力,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发展,成立了江西省水江红爱心教育基金会。该非公募基金会由乡贤自发申请、省民政厅注册备案、省教育厅指导成立,具有完整的管理章程和理事会、监事会体系。基金会致力于发展水江镇教育公益事业,资金用于助学金、金榜奖、名师奖、改善教学环境、开展理论研究等公益活动。同时,该基金帮扶奖励的对象将自动成为基金会成员,实现爱心“接力奔跑”。自2022年10月该基金会成立以来,已累计乡贤捐款343.9803万元,开展“满天星·爱起航”公益活动,累计奖扶师生208人,捐资60.25万元。
4.“乡贤+”文化,有声有色有传承
弘扬优秀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水江镇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在这里曾经留下了毛泽东、彭德怀、黄公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水江镇英雄辈出,这里是特等烈士黄开泰、飞夺泸定桥勇士刘梓华、救火英雄周鹏的故乡。为传承红色基因,水江镇政府积极争取资金,修复革命遗址。例如,主动对接省文旅厅革命文物保护处和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褒扬纪念处,争取到670万资金用于刘梓华故居、彭德怀旧居等维修工作。同时,水江镇政府启动了红色研学项目,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相关经验更是被主流媒体刊登宣传。
水江镇除红色文化外,其孝道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不少乡贤心怀梦想从这里走出,又心怀感恩从外归来。以黄光荣为代表的乡贤们积极弘扬“孝道”文化,成立了宜春市首个孝道文化研究会——水江镇孝道研究会,传承“孝善”基因,播种“孝善”种子,培育文明乡风,着力打造“孝善”品牌。例如,孝道研究会通过组织开展“婆媳互夸”活动、孝道文化晚会、母亲文化节、创作《小洞村口送红军》系列红色民谣等,宣传孝善文化,注重挖掘身边好人好事。通过以上平台,发挥乡贤的示范引导作用,营造见贤思齐的乡村氛围,形成向上向善向好的良好风尚。
精益求精——乡贤治理模式的优化路径
树高千尺,叶落归根。乡贤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上所述,水江镇依托乡土之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激活乡贤资源,凝聚乡贤力量,探索出了党建引领“群贤毕至”的水江镇治理新模式,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为其他乡镇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与此同时,乡贤作为乡村治理的新生主体,还有一定的优化空间。从个体层面来看,乡贤角色定位较为模糊,自身治理能力有待提升;从制度层面来看,乡贤的激励监督、管理等参与机制还有待完善;从社会层面来看,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政策保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育贤任能,强化乡贤治理能力
理顺关系,明确乡贤定位。要进一步理顺乡贤及其组织与基层政府、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明确乡贤的定位、职责。水江镇乡贤的定位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例如,乡贤利用自身优势,从群众利益和乡村发展角度出发,为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建言献策。而基层政府、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则积极引导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合理整合乡贤力量,实现乡村振兴,以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强化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当下乡村社会矛盾的复杂性,乡贤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治理水平。一方面,要定期参加学习培训,依托党建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升法治思维水平;邀请调解专家、心理专家等开展座谈会,提升乡贤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健全乡贤群体内部交流网,鼓励不同领域乡贤跨界交流、分享成功案例、经验做法,共享资源,促进协作治理。
制度融创,健全乡贤参与机制
激励约束并重。首先,要激励表现优异的乡贤,采取丰富多样的激励形式,对于政治素质高、群众工作能力强的乡贤可以考虑提供参政议政渠道,优先推荐其担任人大、政协代表等。其次,对“缺位”“越位”“错位”的乡贤要及时进行警醒,切实保障村民和村集体的各项权益。一方面,可以由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村干部、村民组成监督委员会,定期开展乡贤民主评议会,实行常态化监督,做到公开透明。另一方面,要建立乡贤清退机制,对存在履职不到位、违法犯罪等重大负面情况的乡贤实施有序清退。
完善管理机制。首先,进一步完善内外组织网,针对现有的乡贤资源库,完善建档管理,实时更新数据,方便乡贤资源的精准对接。其次,健全乡贤参事会管理制度,制定完整的规章制度,如参事会的组织章程、决策机制等,保障乡贤管理有章可循,提高其参与乡村治理和发展的稳定性。最后,健全基金会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公开公正的自我管理原则,重点进行财税管理,进一步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财税能力和法治意识。
政策保障,激发乡贤返乡动力
克服返乡阻碍。水江镇政府在产业扶持、税收减免、用电保障、物流服务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得到了乡贤的广泛认可。但在基础设施方面,道路不够通畅的问题仍没有解决,应修缮更高标准的道路,解决这一发展难题。
注意礼重乡贤。首先,要定期对优秀乡贤进行表彰和奖励,可以通过设立乡贤长廊、乡贤文化馆等,增强乡贤的认同感、荣誉感,设置一定的补助金、基金等物质奖励,让乡贤留得住。其次,可以将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相关细则写入各村的村规民约之中,让乡贤更好地融入村民生活,努力引导乡贤把握角色,从而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协同共治、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