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经过70多年培育发展,花牛苹果品牌更响亮了。要加强品种保护和培育,优化种植方式,创新营销模式,把这个特色产业做得更大,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金秋九月,稻熟果香。甘肃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里,行行果树整齐排列,红红的苹果挂满枝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果林,了解花牛苹果品质特色、种植技术、市场销路等,并同乡亲们亲切交流。“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经过70多年培育发展,花牛苹果品牌更响亮了。”总书记勉励大家,要加强品种保护和培育,优化种植方式,创新营销模式,把这个特色产业做得更大,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总书记到地方考察时,经常走进产业园调研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而苹果的身影出现了不止一次。2015年2月,总书记回到他度过七年知青岁月的陕北梁家河,特意驱车前往山梁高处的苹果种植园察看,得知苹果亩产4000斤、收入有两万多元,感慨“一定要坚定地把苹果产业抓下去”。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召开后首次地方考察,总书记走进陕西延安市南沟村苹果园,了解滴灌、矮化种植技术以及精细化管理方法,称赞“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从脱贫攻坚时期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阶段,总书记多次调研苹果园,透过一枚苹果思考的是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大局,惦记的是如何让乡亲们的生活“像苹果一样红红火火”。
从梁家河、南沟村、天水等地方获总书记点赞,细细品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我们发现小小的苹果里蕴藏着乡村产业发展的密码。
因地制宜要摆在发展第一位。发展乡村产业,首先要因地制宜选对产业方向,这就要立足自身“家底”,分析自己的资源有哪些、优势在哪儿。陕北地区气候、光照、纬度、海拔等适宜种植苹果,甘肃天水则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兼具南北气候条件,苹果产业才有了扎根当地、发展壮大的可能。当然,发展产业也可能面对一些资源约束,关键要看资源优势是否明显大于劣势,同时利用先进技术弥补相对不足。比如西北地区干旱缺水,梁家河、南沟村通过采取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破解资源瓶颈,这正是“因地制宜”的题中之义。
市场意识是脱颖而出的关键。乡村产业竞争,正逐渐由单一的产品竞争走向全产业链竞争。几十年来,花牛苹果在市场风雨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更新推广新优品种,精心擦亮“花牛苹果”品牌,推动产业集聚融合,其加工品由单一的果汁拓展至果品脆片、果脯、果泥等多元化产品,还利用“互联网+”“电商+”等营销模式广开销路。应该认识到,面对日益激烈的产业竞争,单靠初级产品难以抵御大起大落的市场风浪,必须有链式思维、集群效应保驾护航,要多在融合上下功夫、在业态上开新路。
富农是发展产业的根本目的。乡村产业振兴,归根到底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近年来,各地在产业发展中探索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形成订单合同、辐射带动、入股分红、务工就业等多种方式,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未来还要建立更加稳固长久、互惠共赢的联农带农机制,把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的产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将更多的产业链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红彤彤的苹果挂枝头,红火火的日子甜心头。期待各地读懂念好苹果“致富经”,让更多产业红火起来,带领乡亲们同奔共富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