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素有“诸鱼之长”“鱼中之王”“吉祥鱼”的美称,黄河大鲤鱼的体型健硕,颜色一般分为金黄色与铜色,鳞片分布紧密且有光泽,同淞江鲈鱼、兴凯湖鲌鱼、松花江鳜鱼(鳌花鱼)被共誉为我国四大淡水名鱼。黄河大鲤鱼是一道源自我国黄河流域的传统美食。黄河大鲤鱼菜名的由来与黄河鲤鱼的美味和传统文化相关联,它不仅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受到广泛赞誉,还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史记•周本纪》上记载周王朝有鸟、鱼之瑞。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将鲤鱼放在鱼类之首,《本草纲目》也把它列于三十一种鱼之冠,可见其地位之高。有宴必有鲤,黄河大鲤鱼自古就是民间喜宴所不可缺少的原料。三千年前,《诗经》就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又有“洛鲤伊舫,贵于牛羊”之说。黄河鲤鱼以其金鳞赤尾、体形修长的优美形态,被视为吉祥象征,驰名中外。
“鱼中之王”黄河大鲤鱼
黄河大鲤鱼体型健硕、体色呈铜
鲤鱼文化与典故
关于黄河大鲤鱼的典故有很多,“鲤跃龙门”“孔鲤过庭”“琴高乘鲤”“卧冰求鲤”等,体现了一种独特的鲤鱼文化。古代诗人对黄河鲤鱼的赞美也从未停止,其中“鲤鱼跃龙门”最为甚。《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相传,从孟津到龙门山的鲤鱼,跳过去的都化身成了龙,没有跳过去的就从空中摔了下来,头上留下一个黑疤。唐代诗人李白在《赠崔侍郎》中曾赞美过黄河大鲤鱼:“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白居易也曾写诗作赋,称黄河大鲤鱼为“龙鱼”,白居易在《点额鱼》中这样写道,“龙门点额意何如,红尾青鬐却返初,见说在天行雨苦,为龙未必胜为鱼”。诗人的意思是,没有跃过龙门的鱼,额头触碰到石壁就此返回,虽然失败了,但还是那条青鳍红尾的鲤鱼,没有什么损失。如果真的跃过龙门化成龙以后,就要在天上呼云行雨,实在是一件辛苦的差事,还不如在江中嬉戏度日,自由自在。看来,即便化成了龙也未必比在江中当鲤鱼强出多少。因此,古人虽然常以“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但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而上的精神。
自古以来,我国就把鲤鱼作为珍贵礼品互相馈赠。春秋时期,赠送鲤鱼成为一种风尚。《孔子家语》称:“孔子年十九,娶于宋国并官氏之女,一岁而生伯鱼。伯鱼之生,鲁昭公使人遗之鲤鱼。夫子荣君之赐,因以名其子也。”鲁昭公把鲤鱼作为礼物送给孔子贺其得子,孔子以此为荣,就给儿子取名“鲤”,字“伯鱼”。《论语》季氏篇中,孔子的儿子孔鲤曾经告诉过别人孔子是如何教他读诗的,“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后来就将师长施教的处所称为“鲤庭”,称回答父亲的问话为“鲤对”,在王勃《滕王阁序》中就出现过,“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至今,在民间,人们还保留着逢年过节拜访亲友送鲤鱼的风俗。
在民间故事和传说中,鲤鱼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鲤鱼传书”,古时献鱼者在赠鲤鱼时,为了更好地聊表心意,往往会附带一幅手书,此后,蔚然成风,后人称书信为“鱼书”,鲤鱼也成了书信的使者。以绢帛写书信装在鱼腹中传递,又谓之“鱼传尺素”,以传达思念之情。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中就有记载:“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漫画:鲤鱼跃龙门
泥沙中的上品
黄河水养出来的鲤鱼是金鳞赤尾,身形较为修长,还长有四条胡须。其因肉质肥厚、味道鲜美而被誉为鲤鱼中的上品。这主要源于黄河水质,黄河中多泥沙,水质浑浊。在多数人眼中,黄河中大概是没有任何鱼虾的,因为在满是污泥的黄河水环境里没有鱼类能够存活下来。实则不然,黄河中的鱼类非常丰富,黄河大鲤鱼就是其中之一。黄河鲤鱼早已习惯了黄河的生态环境。黄河大鲤鱼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变得头大眼小、嘴巴宽大而厚实,非常适合在黄河中捕食。生长在黄河的黄河鲤鱼不仅体态肥美,肉质更比普通的淡水鱼要鲜甜。因为黄河水虽然浑浊,但泥沙中却含有大量的无机盐,还有微量元素及其他营养物质,这些都为鱼类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并且黄河发源青藏高原,经过一路的翻滚流淌,水里富含了许多微生物和浮游生物,可以供鱼类食用。黄河大鲤鱼在捕食时无法直接判断食物,需要通过吞进嘴巴里感受,即使把泥沙吞进去以后也会吐出来。总之,黄河浑浊的水环境并没有影响到鱼类的生存和生长。将生长在这种环境下的鱼做成美食,肉质鲜美、紧实而富有弹性,口感细腻不失嚼劲,鲜美中又略带甜味,这是其他鲤鱼所无法比拟的,于是成为众多美食爱好者心中的一道佳肴。
古今中外的人之所以喜爱黄河大鲤鱼,除了它的风味可取之外,还因为黄河鲤鱼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据营养学家分析,鲤鱼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营养学家认为鲤鱼的脂肪大部分是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这些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很好的降胆固醇作用。丰富的蛋白质则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物质,对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以及恢复体力有着显著的效果。
黄河大鲤鱼是饮食文化的珍品,它的营养价值远超其他鱼类。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都有记载:鲤鱼具有清热、解毒、健胃、利尿、消肿、安胎、通乳等功效。因为鲤鱼的肉质松软特别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所以,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儿童以及老年人,慢性肾炎、贫血的人,孕妇以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食用鲤鱼,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因此,长期食用鲤鱼,不仅能增加多种营养素,维护健康,还能防治冠心病益寿延年。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医药学家用鲤鱼治病是有一定道理的。
满是泥沙的黄河一道湾
金鳞赤尾黄河大鲤鱼
食味讲究
我国养殖黄河鲤鱼已经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世界上第一部养鱼学专著《养鱼经》就是出自春秋末期政治家范蠡之手。到了汉代,养黄河鲤鱼已蔚然成风。尤其是到了唐代,唐代的皇帝姓李,“鲤”与“李”同音,因而鲤鱼一跃跳进了龙门,成为皇族的象征。现我国的鲤鱼大约有二十多个变种,是个种类繁多的大家族,其中,黄河鲤鱼以其体型健美、肉嫩味鲜、营养丰富、容易消化而冠居群首。黄河大鲤鱼也是蜚声中外的中原特色美食。《诗经》“岂其食鱼,必河之鲤”的诗句中的“河”就是专指黄河的,自古黄河大鲤鱼就以中原地段最为美味,被众多文人墨客所赞美。清朝时期,黄河大鲤鱼是皇室贡品,亦是接待外宾的主要美食。1949年开国大典的“开国第一宴”上,作为唯一一道豫菜端上餐桌招待各方友人的美食就是《红烧鲤鱼》,由此可见黄河大鲤鱼的地位。
黄河大鲤鱼这道菜也是有讲究的。当人们在水产市场中购买黄河大鲤鱼时,首先要从鳞片光泽、体色鲜艳的特征判断其新鲜程度。黄河大鲤鱼的做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传统做法,也有创新的西式做法。豫式黄河大鲤鱼最经典的做法就是红烧和糖醋软熘,其中,红烧能够使鱼肉吸收调料的精华,味道更加浓郁。用西式烹饪方法在做黄河大鲤鱼时,厨师们尝试将西餐的烹饪元素融入传统的鲤鱼料理中,如鲤鱼配红酒汁、鲤鱼佐柠檬香草酱等,创造出了区别于传统烹饪的新吃法,这样使得黄河大鲤鱼的味道更加多元化,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食客的口味需求。不同的烹饪方法能够展现出黄河大鲤鱼不同的风味特色,进而也展现出中华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要吃到正宗、地道的黄河大鲤鱼,必定是要去河南的。如今,它仍是河南地区的特色美食,每年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品尝。在河南当地,无鱼不成席,这里的鱼就是黄河大鲤鱼,它是豫菜之魂。品尝黄河大鲤鱼时要入乡随俗,在河南就要搭配当地的特色佐料,比如豆瓣酱、葱姜蒜等,这样不仅能增加黄河大鲤鱼的味道层次,使黄河大鲤鱼更加的美味可口,还能够彰显出河南当地的饮食文化和特色。
黄河大鲤鱼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黄河大鲤鱼象征着坚持不懈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是一种文化认同,鲤鱼拼搏进取、敢于突破自我的精神,正是中华儿女内在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黄河鲤鱼,色泽诱人,美味可口
黄河大鲤鱼做成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