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恒力街的一隅,一条本应承载着居民日常出行便利的胡同,却悄然间被私自搭建的车库和临时建筑所吞噬,成为了一个活生生的“城市伤疤”。这不仅是一幅令人心痛的画面,更是对法治社会、城市管理效能的一次深刻拷问。
私搭乱建的“多米诺骨牌”
多年来,少数居民的私搭乱建行为如同野草般在这片土地上蔓延,而相关部门的沉默与忽视,更是为这股不正之风推波助澜。当第一个车库悄然立起,未受到任何阻止时,它就像一颗种子,迅速在周围居民心中生根发芽,最终导致了整条胡同的“沦陷”。这种“破窗效应”不仅破坏了城市的美观与秩序,更严重侵害了其他居民的合法权益,使得他们不得不面对车辆无法通行的困境,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法律之剑,缘何高悬不落?
面对如此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明文规定显得尤为苍白无力。根据法律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行为,理应受到法律的严惩。然而,在枣强县恒力街,这些条款似乎成了摆设,住建部门的“不作为”让法律之剑失去了应有的锋芒。更令人不解的是,即便在问题被网友曝光后,住建部门也仅是以一纸拆除通知书草草了事,后续再无任何实质性行动,这无疑是对法律尊严的极大亵渎。
懒政惰政,何时能止?
中央及监察机关对“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的严厉批评,旨在构建一个高效、负责、透明的政府形象。然而,在枣强县这一案例中,我们看到了“懒政惰政”的丑陋面目。住建部门的失职,不仅是对居民诉求的漠视,更是对公共利益的极大损害。它反映出的是部分公职人员缺乏责任心、执行力低下的问题,以及监管机制的不健全和问责力度的不足。
呼唤法治之光,照亮“被遗忘的胡同”
要彻底根治此类乱象,首先需要强化法治观念,确保每一部法律都能得到严格执行,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其次,必须建立健全的监督问责机制,对失职渎职的公职人员进行严肃处理,以儆效尤。同时,加强公众参与,鼓励居民通过合法途径反映问题,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让“依法建设、文明居住”的理念深入人心。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私搭乱建之风,还居民一个安全、有序、和谐的生活环境。
在衡水枣强县的这条胡同里,我们期待着一场法治的春雨,能够洗去尘埃,让法律的阳光重新照耀这片被遗忘的土地,让居民们重新找回出行的便利与生活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