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行农村产业融合是基于我国农村发展实际提出的新思路、新对策。文章分析河南省信阳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提出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的政策优惠力度、培育新型产业融合组织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充分利用农业多功能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以期为信阳市进一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阳市;农村产业融合;评价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2-0185-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1 文章标识码:A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重心会逐渐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2016—2020年,信阳市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产业占比方面,信阳市一二产业比重逐年降低,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从2016年的38%上升至2020年的45%。这些数据表明,信阳市产业结构正逐步优化,当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迎来了新机遇。
1 信阳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1.1信阳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农村产业融合主体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枢纽和必要条件。因此,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的主体越多,越有利于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目前,信阳市有众多产业集聚园区,这些园区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活力源泉。
资金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产业整合投入力度逐步加大。2015年起,国家为各地下拨农村产业融合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孵化园的投资,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460多亿元,另有115亿元用于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
信阳市农村产业融合效益初步显现。由河南省统计局相关数据可见,2009—2019年信阳市国内旅游人次和收入总体呈上升趋势。然而,信阳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益刚刚显现,后期仍需着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1.2信阳市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分析
延伸产业链模式。此种模式是以农业为基础,在农产品加工业的生产环节过程中,尽可能地与其他相关产业进行融合,从而延伸产业链。例如,河南省潢川华英禽业集团总公司,作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延伸产业链,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推动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又如,光山县槐店乡努力做好油茶文章,延长油茶产业链,以油茶花、茶籽饼为原料,提取高纯度茶多酚、茶皂素等,研发护肤日化产品,其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多功能农业融合模式。该模式主要通过发挥农业的文化、生态、旅游等多重功能,推动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信阳市气候湿润、环境优美,完美契合了发展休闲农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信阳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红色资源、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建设美丽乡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农村居民收入。例如,新县注重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快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的改造步伐。同时,推动了农业、旅游业、工业等深度融合。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模式。该模式作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为农业提供中间投入,为科技、信息、资金、人才等有效植入农业产业链提供途径,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产业链的协调性,促进农产品供求衔接。近年来,信阳市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着力发展信息服务、商贸服务、现代物流等服务业,促进现代农业同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2 信阳市农村产业融合水平计量分析
熵权法作为衡量离散程度的方法,具有客观、稳定的优点。信息熵的大小代表所含信息熵的权重大小,也就是指标对信阳市农村产业融合度的影响情况。最后计算出的综合分越高,表示该指标对研究目标的作用越大。文章运用熵权法计算了2009—2019年信阳市农村产业融合度,并通过计算得出信阳市农村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权重表(见表1)以及信阳市农村产业融合点融合记分表(见表2)。
表1 信阳市农村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权重
表2 2009—2019年信阳市产业融合点融合计分
由表2可知,2009—2019年,信阳市各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均呈持续上升趋势,且信阳市农村产业融合质量还有上升空间。但根据信阳市实际情况可知,信阳市各县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发展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
3 信阳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的政策优惠力度
第一,土地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可将企业的项目投资力度纳入用地指标考虑因素,优先考虑产业链条长、融合主体多、企业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并将休闲观光、农产品加工工厂生产等用地需求归属于农业用地范围。在土地经营权流转方面,政府应持加强对农户和组织的支持与引导,针对土地承包大户、家庭农场类型的农户或组织,合理规划土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同时,以耕地保护规则为依据,全力支持农业项目的实施。在资源配置方面,对种植养殖园区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用地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同时可以以此为中心向周边辐射,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二,税收、财政方面。加大对农林牧渔业的资金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并创新资金贷款贴息方式,给予小微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在金融贷款方面,完善县域金融政策体系,平衡当地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总量,严把农村资金流出关。同时,积极引导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适度放宽涉农贷款限制,对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合作银行按照一定标准实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给予涉农贷款税收优惠、费用定向补贴等弹性管理机制。
第三,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人才是开展一切活动的保障,应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大学生返乡就业。同时,引导企业落户农村,利用企业招引人才。此外,要培养一批适应农业融合发展变化、敢于尝试、有创新想法的新型职业农民。
3.2培育新型产业融合组织,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为了更好地推进信阳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相关部门应引导农村居民积极延伸产业链,投身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其经营能力和应对市场风险的承受能力。一方面,鼓励支持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发展模式;另一方面,搭建农村产业融合组织平台,建立健全农村产业融合相关机制,明确责任与分工,提升部门沟通效率,确保产业链条“两端”即农户与企业沟通顺畅、地位平等,同时,也有利于将分散的小规模农户集中起来,成为更加稳固的农业主体,便于对接农产品销售渠道。
信阳市农产品加工业中的规模企业要利用好自身优势,根据市场需求,推动农产品产业链延伸,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尤其是龙头企业,要通过引进并运用先进技术,摒弃初级农产品加工制造,向精加工、深加工进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之更符合现代农业要求。对于中小型农产品初加工企业而言,为避免恶性竞争,建议同一领域的中小型企业向农业产业园区聚集,并建立制度规范,使这些企业形成良性竞争关系。
3.3充分利用农业多功能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对于发展休闲农业,建议尝试多种开发模式,吸引游客眼球。一是保护生态环境,让前来的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二是盘活闲置农宅,打造特色民宿。三是利用菜园、果园、家庭农庄等,让游客亲身感受田园乐趣。四是推进“互联网+旅游”深度融合,提升当地知名度。同时,注重挖掘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打造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基地,充分保护、传承并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及特色文化。
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积极探索联动农村居民及企业的方式方法,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加大培育龙头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力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搭建农业沟通交流平台,创建企业家队伍,并定期开展培训、经验分享等活动,发挥各企业优势,同时,结合互联网优势完善合作社运营管理体系,建立信阳市电子商务农产品信息平台,提升协同开放水平,实现农业同城化高质量发展。
3.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资源。针对目前当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信阳市应继续加强政策扶持,大力开展道路、网络、物流仓储等方面建设,推进设施、服务一体化建设,尽快实现全网覆盖,利用互联网的强大作用,实现农业信息共享、农村产业融合的目的,形成规模集聚效应。环境方面,要制定严格的垃圾管理规则,配套排污处理设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物流仓储方面,现代农业对物流和道路有较高要求,因此需要不断提高道路质量,确保村村通公路的同时,还要对道路进行定期养护,提升村镇道路的运输承载力。此外,需要增设保险库、冷藏库等现代化仓储,增加运输生鲜食品的物流工具,尽可能减少生鲜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4 结束语
从整体来看,信阳市整体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呈上升趋势,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信阳市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综合得分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说明信阳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程度逐渐加深。从信阳市农村产业融合五大指标来看,各指标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其中农业产业链延伸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拉动能力最强,所起作用最大。因此,今后信阳市应继续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促进产业升级。与此同时,多元化推进农村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庞康强.河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D].郑州:河南工业大学,2019.
[2]芦千文.“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和措施选择——“十四五”规划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社科农经协作网络大会会议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20(01):132-143.
[3]司小飞.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程度及优化路径研究——以河南省为例[D].郑州:河南大学,2019.
[4]覃诚,方向明,陈典.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1,26(10):198-208.
[5]江登斌.试论农村多元经济融合[J].经济问题,1994(08):10-12+17.
[6]赵海.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农村经营管理,2015(07):26-29.
[7]陈晓华.推进龙头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农村经营管理,2015(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