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炳记太谷饼
凡事不可苟且,而于饮食尤甚。——袁枚
每个喜欢吃的人,不一定很懂得生活;但懂得生活的人,一定很喜欢吃。味蕾都是有记忆的,好的味道即使穿越几百年,依然可以打动现在的你我。一道穿越百余年的甜点,一口慈禧忘不掉的“糕点之王”,它的味道穿越百年,仍然活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就是太谷饼。
常言道,去香港一定要买老婆饼,去台湾一定要买凤梨酥,而来山西,则一定要买太谷饼。郭兰英老师有一首广为流传的山西民歌《夸土产》唱道:“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清徐的葡萄甜格盈盈……”
太谷饼始于清朝咸丰年间,到清末时已行销北京、天津、西安、兰州、包头等地,其口味“甜而不腻,酥而不碎”,味美鲜香,被称为“糕点之王”,太谷饼也是晋商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
相传庚子年间,慈禧太后逃难于长安。途径太谷饥肠辘辘,逐下驾太谷巨贾曹家,曹家奉上太谷饼,慈禧品尝后大为惊喜,赞不绝口,回京途中下旨太谷饼面点铺随驾进京。没想到这个面点铺不愿离开故土,抗旨不随,经曹家说情后,才免罪没有进京。从那时起,太谷饼每年被定为山西地区指定宫廷贡品,身价也随之陡增。
慈禧太后品尝太谷饼
太谷饼的产地太谷县是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乡,太谷饼作为太谷当地的特色美食,已于2007年被列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录。同时,“太谷饼制作工艺”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第五批447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中,山西鑫炳记食业股份有限公司入选保护名录。
“太谷饼传统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鑫炳记品牌始创于1859年,以制作太谷饼闻名三晋,迄今已传承五代,所生产的太谷饼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鑫炳记由山西省商务厅认定为首届“三晋老字号”企业。一块太谷饼,历经五代人的匠心传承,包含浓浓山西味,更蕴含百年历史文明。
咸丰九年(1859),山西太谷县白城村李恒钰在温家巷自家院里开起了太谷饼小作坊,起名为“鑫炳记糕点铺”。李恒钰采取灵活的经营方式,薄利多销,使得“鑫炳记糕点铺”的太谷饼在走西口的通道上有了良好的口碑,逐渐远销包头、张家口、归化(今呼和浩特市)、恰克图等地。由于李恒钰用料讲究,做工地道,制作的太谷饼逐渐在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经过41年的艰苦经营,“鑫炳记糕点铺”成为太谷县响当当的字号。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李恒钰去世,其次子李立德成为“鑫炳记糕点铺”第二代掌门人。李立德对太谷饼的选料、配料、烧烤工艺、火候的掌控等都做了详细记录,制定了生产太谷饼的“标准”。同时,李立德还制定了“以义制利、以道制欲”的家训以及制作太谷饼的堂规:不可因物贵而减料一成,不可因物贱而加料一成。实打实的用料,以及规范化的生产,使“鑫炳记糕点铺”太谷饼酥而不硬、软而不绵、香甜不腻,名噪一时。
李立德训
第三代传承人李大祯,经历了新旧社会的转变,也经历了“鑫炳记糕点铺”从自家企业到农业合作社集体企业的大起大落。1956年,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改造,李大祯毅然参加了白城村成立的农业合作社,将“鑫炳记糕点铺”公私合营成为村集体的企业,改名为“白城村鑫炳记副食加工厂”。李大祯担任白城村食品厂大师傅期间,继续从事太谷饼等糕点的烤制工作,他仍然坚守诚信原则,用足用好原料,坚守传统工艺。改革开放后,李大祯和儿子李炳成成立了太谷县白城太和食品厂,他再次重申了“以诚取信,信誉第一”的经营理念,还写下了“诚信礼貌待客人,进门微笑茶入座,童叟无欺货远销,炳记食品满天下”的堂训,告诫我们诚信经营的重要性,教导全体员工礼貌待人、诚信至上,炳记逐步摆脱了各种经营困境。
李大祯手写堂训
第四代传承人李炳成,遵循父亲提出的“以诚取信,信誉第一”的经营理念,以“诚信”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将“信誉”看作企业生存的根本,把一家规模较小的太谷饼厂逐步壮大,公司的知名度也相继提升,其相关产品逐步进入各大省市的大型商超、批发部等,李炳成经过多年打拼,将鑫炳记做成太谷县乃至全省知名的太谷饼品牌。
第五代传承人李俊伟,不被利益所诱惑,坚守“诚信守义”的祖训,遵循“诚信立足于天下,品质引领未来”的宗旨,坚持按照老祖宗制定的标准进行选料和加工。践行“古方、料准、艺精、诚信”的企业文化理念,面粉沿用太谷小麦磨制的“头六面”,胡麻油坚持用塞北胡麻油,米粞一直用谷子熬制的,芝麻为永济白芝麻。配料做到“三油四糖”,主料和辅料对半使用。同时,他持续推进太谷饼的生产机械化与科技化,使太谷饼更适应现代人的口味,在李俊伟的带领下,鑫炳记生意蒸蒸日上,先后建立了“鑫炳记”太谷饼传统技艺体验馆、太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连同厂区内现代化生产车间,共同形成融晋商文化发展、太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太谷饼传统生产工艺、传统农耕餐饮文化、现代工业生产于一体的“鑫炳记”太谷饼文化园。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旅游带动太谷饼生产销售,使“鑫炳记”的市场知名度和社会认知度与日俱增。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精神是很多商家秉承的制胜法宝,创立于清光绪年间的鑫炳记有一则传承了百余年的祖训:“临汾麦子白又筋,北路胡麻香半城,太谷家的打锣锤(即谷子),熬成米粞灵味浓,难得广西洋冰糖,最好永济白芝麻。”第五代鑫炳记的传承人李俊伟这样告诉我们,“这是老字号太谷饼的家传口诀,做太谷饼必须用料考究”。
鑫炳记糕点铺
鑫炳记太谷饼传统制作技艺选料讲究,工艺复杂而独特。其坚持采用传统手工技艺,所制作的太谷饼经过双面烘焙,饼面覆盖芝麻仁达60%以上,大小均匀却又各不相同,个个都像艺术品。当你品尝鑫炳记太谷饼时,会发现其外皮酥而不碎,内部松软,甜而不腻。
李俊伟告诉我们,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鑫炳记太谷饼生产原料选材质量更高,范围更广。面粉坚持选用高山全胚芽的原粒小麦,这种三晋种植的麦粒,颗粒饱满,麦香浓郁;胡麻油坚持选用塞北的胡麻油,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增加非转基因大豆油;配料坚持选用颗粒饱满、含油量高的农家自熟白芝麻和山野放养的花酿蜂蜜;再以传统碱面发酵,成就鑫炳记太谷饼的本真原香。
一块太谷饼饼可以储存1到3个月,食用时绵软香甜,口感如初。鑫炳记太谷饼传统制作技艺选料讲究,工艺复杂而独特。广西的白砂糖、塞北的胡麻油、高山的小麦粉、野外的好蜂蜜,糅合成小小的、沾满白芝麻仁的团儿。一出炉,饼香、芝麻香伴着热气扑鼻而来,光瞅着就让人垂涎三尺。
鑫炳记太谷饼
太谷饼的制作工序分五步:和面、揉面、制饼、烫面、翻烤。
第一步:和面
光是和面就不简单。和面时要将白冰糖、小米粞、塞北胡麻油、蜂蜜放入容器内,加温水,再加适量的碱面、苏打粉,搅匀,然后加入小麦面粉进行搅拌。
第二步:揉面
揉面的过程很讲究功力。面不能过多揉制,按压的力度也不好掌握,揉面不宜过多地来回翻动,不能用力太大,否则会揉出面筋,影响太谷饼的酥软度。和面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太谷饼的口感。不过这可难不倒鑫炳记几十年的老师傅,他们三下两下就能把面搅匀,真可谓手底下见真章。
第三步:制饼
师傅将揉好的面团上案搓成长条,取适量的面团揪成剂子,再抟住面团的下半部分均匀沾满芝麻,按成饼形,以芝麻均匀布满整个饼面为准,再轻轻用手一压,就成了一个饼坯,一气呵成,这就是制饼。千锤百炼,每一个饼坯都像是用模子做出来的。
第四步:烫面
首先将烤炉升温,鏊子上刷少许胡麻油防止糊,待油温三成热时,将饼坯芝麻朝下均匀摆放在鏊子上,使芝麻仁嵌入饼坯,俗称烫面。
第五步:翻烤
太谷饼的烤制方法和一般的饼不一样,将烫面后的太谷饼翻烤,放入拥有上下火的烤炉内,火候达到一定程度,将饼烤至两面金黄,在经过两次烘烤之后,还要再焖制,香气四溢即可出炉。这样连烤带焖,才有了太谷饼香、酥、绵、软的口感。
太谷饼制作工序模拟图
至此,一块香甜可口太谷饼就做好了,咬一口,酥而不硬,软而不皮,唇齿留香。热饼好吃,冷饼也不遑多让,如不当下食用,可放凉后放入小口坛瓮内储藏,根据季节可储存1至3个月不等,且面饼不硬、不坏。食用时仍绵软香甜,口感如初;食用后耐饿。也因其这一特性,鑫炳记太谷饼成为走西口路上商人、伙计的最爱,时至今日,太谷饼更是人们走亲访友、相互馈赠的上好礼品。
“一个小小的太谷饼承载着几代人的辛劳和智慧,前辈们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饼里,也把信义至上、诚实守信的晋商之魂融入饼里,这就是我们要传承和发扬的精神”,鑫炳记第五代传承人李俊伟如是说。
太谷饼,一个传承了100多年的老味道,代表了山西面食精湛的传统工艺,每个山西人舌尖上都有着它的味道。对山西人而言,太谷饼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承载着晋商百余年的创业史。正如李俊伟所说:“太谷饼不仅是传统食品,更是传统文化,‘老字号’要‘常青’,既要在传承中站稳脚跟,更要从创新中积累能量。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太谷饼文化,让鑫炳记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鑫炳记太谷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