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wzrzz.com| 2023-10-21
一粒粒色泽金黄的小米封箱系袋,一颗颗清甜多汁的猕猴桃挂满枝头,一个个圆润饱满的瓜蒌长势喜人......眼下,走进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处处都是不一样的景象,许多乡村立足有利条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突出特色,打造亮点,一幅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向着幸福延伸。
在东姚镇小米产业园,只听机器轰鸣,一台台设备高速运转,工人们动作娴熟地打包着产品,一派忙碌而有序的景象。经过除尘、色选、包装等环节,一袋袋包装精美的小米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我们根据消费市场的不同需求,研发了绿小米、黑小米、金小米、石碾小米等各式各样的小米及小米醋等产品。今年,我们还投资新建成了‘小米锅巴’生产加工项目,现已投产,产品已面向市场销售。”洪河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军平介绍道。
东姚镇洪河村一带地处富钾区因出产的小米色泽好、营养高,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近年来,东姚镇不断壮大“洪河小米”品牌,联合河南农科院农副产品研究所成功研制并推广“有机小米”“富硒小米”等系列品种,带动村级合作社连片种植、规模发展,形成了以种植、收购、加工、贮藏、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走进五龙镇栗家洼村的猕猴桃果园,甜美的果香扑面而来,数名果农正忙碌地采摘成熟的果实,丰收的喜悦弥漫在田间地头。
“虽然我们家的猕猴桃是初次挂果,但凡是买了的客户,都说又香又甜,还要再次订购。”果园里,栗家洼村村民宋姣云忙着对猕猴桃进行分拣、称重、装箱,望着自己呵护的“致富果”,宋姣云脸上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用栗家洼村党支部书记牛爱增的话说,乡村要发展,单靠传统产业是不行的。“我们村是个浅山丘陵村,适合发展林果产业。”牛爱增说,近年来,他们积极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党支部引领,专业合作社指导,带动村民大力发展猕猴桃、李子、杏、苹果等特色产业,促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栗家洼村共种植猕猴桃50余亩,年产量达10万斤以上,实现了36人灵活就业。
“别小看这不起眼的瓜蒌,浑身上下都是宝,能让咱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在东岗镇八角村瓜蒌产业基地,入股瓜蒌种植基地的村民韩明书指着满藤的果实乐呵呵地说。
提起瓜蒌种植项目的引进,八角村党支部书记韩常青介绍道:“我村地处偏远山地,村集体经济较薄弱,想要发展产业受限很多。为改变现状,我们组织支村两委到各地考察,发现瓜蒌耐干旱、宿根、投资少、见效快,适宜大面积种植。瓜蒌籽可加工成坚果,皮和根更是重要的中药材,具有经济效益高、市场产销旺等特点。”
经过专家对村内气候、土壤等条件进行评估后,八角村依托杏花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村民自愿入股,筹集到了资金20余万元,并通过流转土地发展了50余亩的瓜蒌种植基地。村民除赚取土地流转租金外,在瓜蒌种植、锄草和采摘时期还能到产业基地打工,每天可收入40-100元。
做强特色产业,盘活一方经济,印证着“一村一品”的实力与内涵。一直以来,林州市围绕“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将产业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推模式、创品牌,打造了东姚小米、茶店菊花、横水红薯、桂林辣椒、姚村蔬菜、东岗核桃、任村花椒等八大万亩种植基地,成功申报了东姚洪河小米、东岗核桃、东岗花椒、茶店太行菊等国家地理标志6个、绿色食品品牌4个、无公害食品6个,有机食品品牌2个,共培育省市龙头企业30家,家庭农场9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0余家,年产值达到32.1亿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林州市委宣传部供稿作者:石亚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