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代言,为乡村振兴服务

首页 > 期刊中心 > 声音 > 正文

笃行不怠,一步一脚印书写村民幸福生活

www.cwzrzz.com2023-10-19 原创

现址,虽样式有所不同,但材料依旧。一檩一柱、一砖一瓦都见证了东土棚村道情子弟班的发展。

本村的道情子弟班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形成,民国二十二年(1932)达到鼎盛。马五、李宾、马六十五、康健、施六十四、李二考四、刘玉仁、马增等一代老艺人就是因这座戏台得以成才,充分施展了他们的才艺,并纷纷远足他乡授徒,对神池道情的发展和流传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在《神池县志》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搬迁后的戏台上,东土棚道情后辈子弟们仍然热爱并传唱着祖辈们流传下来的戏曲,这座古戏台流淌着东土棚人的文化长河,东土棚不能没有它,传承发展神池道情文化更离不开它!

从现实角度来说,随着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力推进,以及神池县由文化旅游局牵头的“心往神池”乡村文化旅游远景规划蓝图引领下,东土棚村作为颇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村落必将凸显其独特的地位与价值。

走进东土棚村,你可以走访土棚古堡,探寻古地名,远眺土棚烽火台墩,吟诵明朝大学士何乔新的《夜宿土棚堡有感》(北出长城小径斜,崇墉数仞缈平沙。萧萧麦陇边氓业,寂寂柴扉戍卒家。石涧幽泉晨饮鹿,营门残柳昼啼鸦。夕阳暂向邮亭宿,笳鼓声沉士不哗。)感悟东土棚古朴深厚的乡村历史,与神池历史同在。

走进东土棚村,如果登上古戏台,你就能亲身感受到东土棚道情子弟班的魅力,村里老一辈会为你亲切地介绍它的发展渊源,吹拉弹唱间丝丝缕缕都在道出它的不平凡,听者将用心体会东土棚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与神池文化同台。

重建古戏台吧,东土棚是一个有厚重历史的村庄!

要想了解神池内长城的历史演变就不能缺失对东土棚村的深入探索,要想传承发展神池道情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就不能缺失东土棚村道情子弟班的靓丽参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振兴现代新型乡村,打造神池文化旅游特色品牌,东土棚村村委和所有村民都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一座古戏台承载着数百年来东土棚人的厚重历史,借此东土棚父老乡亲依然能够立足历史,展望未来;如今失去了它,精神家园的瞬间剥离给村民们带来了无限空虚和深深惶恐。全村人应思想统一,行动一致——重修古戏台,再现历史面貌,重建精神家园。

我相信,重建古戏台这项善举必将深入人心、永载史册,与土棚古堡同在,永垂不朽!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