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雕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一门民间工艺美术。象牙雕刻作为中国的传统工艺,到明清时期制作工艺水准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时常作为国礼馈赠番邦。象牙雕刻作品作为承载中华文明的艺术瑰宝被世界所熟知。牙雕艺术是“燕京八绝”之一。在我国诸多工艺美术中,象牙雕刻是具有独特风华的一门。
象牙,即象上颚的门牙,其主要成分为一种似骨的质料,称为象牙质,由磷酸钙和有机体构成。它的颜色有白、黄、浅棕等色,硬度为1.5,比重约在1.7至1.9之间。象牙为动物牙齿中最大的,且会随年龄继续增长,长到一定程度就开始变曲,所以它的整体外形为月牙形。象牙约有三分之一为其牙根,长在牙肉内与骨头相接,是空心的,被称为管口,而三分之二的部分露出肉外,其前端逐步尖锐,被称为牙尖,实心,是象牙质量最好的部分。
象牙主要产于非洲与亚洲,如印度、泰国、缅甸等地。非洲公象、母象都生牙,也较长。普通每根象牙重约数十磅,大的有一百多磅。非洲东部赤道一带所产牡象之牙,长九尺,为象牙之最长者。非洲象牙多呈淡黄色,质地细密,光泽好,硬度高,但在气温悬殊的情况下易产生裂纹。亚洲母象不生牙,在斯里兰卡竟连公象也不生牙,亚洲各地所产象牙的颜色比较白,但过段时间后会逐渐老化,色泽泛黄,光泽亦差,其牙质的硬度低于非洲象牙。
象牙与一般的牙齿不同,其表面没有珐琅质覆盖,非常怕酸。强酸可以将它腐蚀,弱酸亦可使其软化。如将象牙放在醋酸中浸泡,就可使之变软,再用刀或其它工具,旋以雕刻加工,往往就事半功倍了。象牙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光泽柔和,牙纹细洁,是制作高档工艺品的天然好材料。象牙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勘与宝玉石媲美,因此象牙又有“有机宝石”之美誉。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柔润光滑的质地,精美的雕刻技艺,倍受收藏家珍爱,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
中国象牙雕刻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始于新石器时代。在北京黄土坡出土的战国墓中发现过象牙梳子。辽、金、元、明、清历代帝王都把象牙作为皇家供品,明代的果园厂和清代的造办处都有为皇宫做象牙制品的作坊,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象牙名作《月曼清游》。一般而言,象牙雕刻艺术分为人物、动物、花卉及风景四个种类。其中牙雕人物题材主要源于神话传说及历史名人。从类别上可分仕女、罗汉、佛人、武人及历史人物等。人物画稿一般以白描手法,表现出人物面部的表情、身体的姿态、衣饰的形状等,有出处的还要着重刻画人物的身份特征,以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牙雕花卉一般以花为主,以鸟、蝶、蜻蜓、青蛙等作陪衬,雕刻具象有牡丹、月季、菊花、玉兰、碧桃、松、竹、梅等,托件整体造型上有花篮、花瓶、竹筒、折扇、假山等,达到了主角与陪衬体很好的搭配效果。牙雕动物题材主要有林中虎啸、深谷狮吼、雄鸡报晓、鱼跃荷池等,其中十二生肖在牙雕艺术中占有一定位置。牙雕中的风景题材一般表现山水、岛屿及日月风云。嶙峋的山石、斑驳的海岩、滚动变幻的云朵是牙雕艺人尤为喜欢的挥刀具象。
牙雕工艺大师张民辉
清代象牙雕刻技法完备,手法多样,圆雕、浅浮雕、高浮雕、镂雕,在象牙雕刻中得以普遍运用。圆雕,一般采用整段象牙为雕料,雕刻成立体的造型。这种表现手法要求雕刻者有娴熟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及创造力。浮雕,是在平板材上表面立体的层次的雕刻方式,在造型上有明显的前后层次关系和半立体效果。浮雕是一种应用范围较广的造型形式,有浅浮雕与高浮雕之分。镂雕一般要综合运用拔镂、透雕技法才可实现。镂雕的技法宋代已有,适合于象牙球的雕刻,象牙球古称“鬼工球”,乾隆时期,象牙球已发展到镂雕十三层了。镂雕工艺极其复杂,需要艺人有着高超的技术与素质才能完成。镂空雕不仅仅用于象牙球的加工与制作,还被广泛运用于其它牙雕摆件的装饰。而同时,镂雕与浮雕结合运用,成为清代小件器物雕刻的特征。清代,牙雕工艺水平已十分高超。
如今,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一个有着千年渊源的传统艺术的牙雕将会面临着谢幕的局面。面对象牙贸易的禁令,加上象牙制品的原材料告急,牙雕工艺品的数量也越来越少,随着市场的消耗,存世的牙雕精品将越来越难得。故此,一段时间以来,象牙工艺品的价格已狂升了若干倍,牙雕艺术品受到藏家们的热烈追捧。
牙雕大师陈忠向尹老介绍多层牙雕
走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春珂的工作室。我发现他是一位慈祥的老者,透过一双满是伤痕,长满老茧的双手,可以看出他为艺术事业贡献的岁月。他是一个地道的老北京人,祖上几代都生活在这里。他学识渊博,思想丰富且很有幽默感。李春珂牙雕的成就是在近30年的积累和思索中自觉形成的。他先后师从牙雕花卉大师杨士俊,擅长人物的大师孙森。技术日渐成熟的李春珂在孙森的带领下,制作了大型组件牙雕《唐王游月宫》《八十七神仙图》,并独立创作出《化蝶》《嫦娥奔月》《麻姑献寿》等牙雕作品。李春珂感到,与西方写实艺术相比,中国的艺术精粹在于写意。文学、绘画、雕刻,都追求意境之美。雕刻如果走上写实道路,杂碎越多就越显匠气,一眼到底,意境全无。品鉴指尖上的艺术李春珂大师的姿态,如同他手中的牙雕作品一般,很是简洁,毫不张扬。在他心中,牙雕艺术有三美。分别为材质美、内涵美,以及刀法美,而手艺与作者的内心感受和艺术修养密不可分,只有眼高才能手高,学习古人的绝学,把功夫用到工艺之外,提高艺术修养才能滋养手艺。
象牙雕刻大师钟亚明被世人誉为“江南一怪”,他与象牙打交道已经35年了,是现代象牙雕刻大师中的佼佼者。20多年来多次获奖,其作品《四十八手观音》被上海著名寺院——玉佛寺收为“镇寺之宝”。钟亚民热爱他的牙雕艺术,雕刻风格古朴细腻,擅长佛像、摆件、挂件、佩件、印纽的制作,作品多以单件、孤品为主,受到海内外藏家的喜爱。多年来其作品超过1000件,基本上被藏家买走。目前钟亚民手中留下的4幅作品中,两件是新作,另外两件是获奖作品《钟馗出猎笔筒》和《元宝船》。两件获奖作品被很多人看中,价格已经出到20万元,但是钟亚民至今还舍不得卖,他说:“我喜欢创作孤品,卖了,就没了。如果要卖,我希望它不要流到国外去,我想它的时候还能看得到。”现在,这两件“宝贝”就摆放在钟亚民中福古玩城的柜台里。他说:“我国加入了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象牙雕刻品的制作在国内日渐稀少。随着老一辈牙雕艺人的纷纷谢世,当年‘阳春白雪’的牙雕技艺是否成为绝唱,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将这个技艺整理成文字,留给国家和后人,使牙雕艺术不至于失传。”
象牙雕精品
牙雕特写
在纽约联合国大厦的展览大厅里,中国象牙雕刻作品《成昆铁路》令无数外国友人感到震撼。这件获准永久陈列在联合国总部的牙雕作品是1973年中国赠送给联合国的国礼之一,它的总设计师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象牙雕刻艺术家王树文。王树文是象牙雕刻艺术领域里卓有成就的代表,曾创作大型牙雕《成昆铁路》《延安颂》《南京长江大桥》等作品,他也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990年,中国遵守第七届《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协议》停止进口象牙,目前中国牙雕工艺所用原料都是1989年以前库存的象牙。象牙的原料少了,王树文就琢磨着把象牙雕刻技艺运用到玉、钻石和黄金等材料上。20世纪90年代,王树文创作的“十世班禅”坐床典礼金印和“两弹一星”勋章都是以黄金为原材料,运用象牙雕刻技艺所创造的经典作品。2003年,退休后的王树文被北京京城百工坊艺术品有限公司聘为艺术总监,负责手工艺品的设计指导。目前,王树文正带领十几个徒弟研究如何在猛犸牙或其它动物骨骼上雕刻作品。王树文说,国家下大力气保护的是象牙雕刻这门技艺,象牙原材料的匮乏并不能成为这项技艺失传的理由。
往昔的辉煌掩盖不了现实的窘境。现在政府对野生动物采取的保护措施越来越严格,再加上象牙材料的缺乏,牙雕工艺濒临灭绝,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牙雕大师们力图用他的手艺,赋予弥足珍贵的象牙以不朽的生命。他们用珍贵的技艺创造了许多珍品,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